CodingTour
沟通可以像 “呼吸” 一样简单

最近在团队小范围分享了关于沟通的心得,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,是因为在追求管理效能与业务突破的路上,沟通是其中最高价值的管理活动,也是释放团队潜力、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密码,许多困扰团队许久的问题,根源往往藏在一些细枝末节里。这些内容也是从其他渠道学习提取的知识,期待和大家一起,在高效沟通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、共同进步。

我们为什么总在沟通上 “卡壳”

我们常常遇到沟通不畅的情况,这背后往往与工作中的沟通和管理紧密相关,比如,团队成员对任务优先级理解不一致,导致进度拖沓,这其实就是沟通与管理协调失衡的体现。

有效的管理能为沟通搭建顺畅的桥梁,而良好的沟通又是管理落地的关键支撑

“管理” 管的是什么

以及如何衡量好坏?

管理的目的是:Get Stuff Done

GSD 闭环:

这个闭环强调的是团队合作和持续改进的过程,而不仅仅是单一任务的完成,不断提高工作效率、增强创新能力,从而在面对挑战时做出更好的响应,才算是把事情做好。

7 个活动里,5 个涉及到沟通,虽然 GSD 闭环不依赖特定的人或性格,但个人的领导力、沟通技巧和团队精神仍然是推动闭环有效运作的重要因素,一个优秀的团队领导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塑造和维护这种文化,从而确保 GSD 闭环能够顺利实施。

四个核心沟通场景

1on1 日程

好的 1on1 是以团队同学为中心而不是 Owner;Owner 需要做的是倾听,而非教育。

日程重点:

  • 工作状态 - 人的状态会变化,了解他最近的状态、习性,便于调整你们之间的协作方式
  • 个人发展 - 了解他的诉求和职业发展规划,为他创造更有挑战的工作、更好地成长
  • 公司组织 - 了解他是否认可公司的目标和方向,只有公司和个人的选择相互匹配,才能创造双赢的机会
  • Owner 自己 - 请他给自己一些建议,谈谈他认为怎样做会比较好,对 Owner 来说是个很好的反思和学习的过程,比如,你是否知晓他最近的工作内容、业务情况,如果不知道,那作为 Owner 是失职的,又谈何做好沟通

针对特立独行的员工:

  • 给他找到匹配的人,要么是比他牛的人,要么是和他旗鼓相当的人
  • 给他一些独立的工作,把他隔离出去,让他做一些相对独立和有挑战的事情

有个原则:当你在一个人身上花的精力和时间成本,大于你到外面找一个更好的人或者能力相当的人来替代他的时候,你就要坚决地把他替换掉

沟通技巧:

  • 引起对方的兴趣 - 了解对方的背景和兴趣点
  • 直达主题,强化观点 - 确定自己的目标,学会抓重点,提炼出简明扼要的 “金句”,能击中对方的软处或者引起对方的深度思考
  • 基于数据和事实 - 数据驱动,提到信服力,减少信任成本
  • 由对方发起日程 - 大家对自己发起的会议日程更加认真负责,更容易要求准备沟通议题
  • 做好沟通记录 - 沟通是连续的,串联前后信息、保障沟通的连贯性与可追溯性很重要

绩效沟通

沟通一定要放在平时,不要搞成像秋后算账一样,因为你是 Owner,不是地主监工。

要注意的是,反馈的过程中,不是以指责为主,而是在帮助他,一定要有帮扶的态度,这样大家才会更容易接受。

挽留离职员工

  • 要明确知道他离职的原因
  • 让他放下戒心,充分表达他的意见和想法
  • Owner 以倾听为主
  • 要有 “生意不行,友情在” 的意识

劝退员工

不要秋后算账,沟通应该放在平时

要给对方制定一个目标,一个时间期限,表达出 “我是愿意帮助你的,我也给你机会” 的意思。

任何人都应该有可以纠正错误的机会,公司应该给员工这样的机会,员工也应该给公司同样的机会。

补充

四个沟通场景可能会用到相同的 “数据源”,比如:

  1. 代码的提交情况、提测情况,针对技术提供反馈
  2. 日常的协作情况,针对协作方式与协作效率提供反馈
  3. 业务的发展情况,针对业务成果提供反馈
  4. 用户反馈与跟进情况,针对落地后的风险预警与问题处理、决策等提供反馈

既是沟通,也是指导

沟通的目的:激发团队潜力,发挥杠杆作用,最终提高团队的整体绩效和成果

具体来说就是控制以下三个变量:

  1. 加快每一项团队活动进行的速度
  2. 提高每一项团队活动的杠杆率
  3. 摒除低杠杆率的活动,代之以高杠杆率的活动,动态调整活动组合

高价值管理活动 - 信息传递

作为 Owner,必须将你的所知传递给你的下属以及影响力所及的部门,除了告诉他们一些既成的事实外,还必须告诉他的目标、优先的事项以及做事的方式。这一点极为重要,因为唯有经过这样的沟通,他的工作才能得到 Owner 的肯定。

将目标明确地与下属沟通,加上告诉下属最有效率的执行方式,正是 “授权” 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。

现在流行的管理风格是希望决策由离问题最近,而且最了解问题的人来做出,就像 Google、Netflix 提出的 “Context, not control”,指令不是单纯的上传下达,而是通过提供上下文,建立内部信息透明的机制来解决问题、做出决策,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。

其中的:

  • “最了解问题” 就是知识权
  • “做出决策” 就是管理权

在过往经历中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,为自己争取到了知识权,而在组织中拥有职位力量的人,则是为自己争取到了管理权,在当前竞争时间的时代,加速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提高决策效率就是企业最大的杠杆。只有将知识权和管理权结合起来,做到双权合一,才能真正 “让最懂一线的人做一线的决策”,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要不断地做动态再平衡:知识权扩大了,那么相应的管理权也要跟着扩大;反之则缩小。

高价值管理活动 - 深入一线

咱们的 Owner,都是从一线成长起来的,凭借自身的技术知识和对行业趋势的理解,在与一线同学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,Owner 可以提出更合理的设计方案,从技术层面进行改良,提升产品竞争力。

同时要善于提问,不要直接给答案,要让员工给你答案,而且不要只给一个答案,要给多个答案。

从 Owner 的角度看,用提问的方式,“倒逼” 员工找到答案,是提高员工参与感和成就感的手段,也是给员工成长机会,促使他们深入地进行思考。

从员工角度看,自身给出的方案应该:

  • 多个执行方案 - 同一个任务,要考虑快点做怎么做,慢点做怎么做
  • 避免 all in - 方案要给多个,并且有能力比较它们的优劣势

最后,当 Owner 愿意花时间倾听一线声音、解决实际问题时,能极大激发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,构建上行下效的文化氛围,推动整个组织形成重视实践、崇尚创新的风气,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
影响结果的五个日常机制

日常机制是 Owner 和团队同学间的共同承诺,也是从沟通到管理到结果的闭环:

  • 1on1 谈话
  • 全员会议:定期举行,同步整个团队的信息、分享最新的工作进展和成果,通常包括对关键指标的回顾,以及对团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讨论,有助于提高团队的透明度,确保每个人都对团队的方向和目标有清晰的认识
  • 重大讨论会议:专注于讨论团队面临的重大问题或挑战,但不用立即做出决策,它鼓励大家提出不同的观点,进行深入的探讨,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,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,因为参与者知道讨论的结果不会立即转化为行动
  • 重大决策会议:重大决策会议是在 “重大讨论” 会议之后召开的,目的是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做出关键决策,这类会议需要明确的议程,包括决策的具体内容、参与决策的人员以及决策的流程,重大决策会议强调决策的最终性,确保团队能够迅速采取行动,避免拖延
  • 看板:看板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,能帮助大家直观地了解当前的工作状态,包括哪些任务正在进行、哪些已完成以及哪些需要关注,同时作为一种沟通工具也能减少团队成员之间的误解和猜测,而且看板能让每个成员将自己的任务与我们的目标做关联,从而增强个人的责任感和团队的整体执行力

其他经验

  1. 不要延时沟通
  2. 日常机制看似重复,但都具有不可替代性,就像定期洗牙,也不能忘了每天刷牙
  3. 共识是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

沟通的境界

诺曼今年 94 岁了,依旧在诸多领域逍遥。在美国,崇拜他的粉丝上至八九十岁下到二三十岁都有。有一次我问诺曼:“你感觉自己多大年龄?”他答:“我永远和与我对话者同龄。”这是我听到的关于年龄的最酷答案!从那以后我就特别关注与我交流的人。今天起,我就正式年过半百。我亟需且诚招年轻朋友与我比肩同行,你们会让我与时俱进,青春永驻。